1999年春,济群法师应墨尔本云阳寺的邀请,进行为期三天的《心经》讲座,本文根据讲座中回答信徒疑问的录音整理。
问:请问法师“般若”与“智慧”的区别何在?
答:般若是梵语,和汉语中智慧的含义相当,古德之所以不译为智慧,采用音译,
中国文化中智慧这一名称,不足以充分体现般若的内涵。因为人世间的智慧是建立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它是有限的, 有缺陷的。人类以有限的经验所建立起来的智慧,是不足以认识宇宙人生真实的,原因何在呢?宇宙人生的真实是无限的,而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有限不能认识无 限。何况人类的智慧,虽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利益,但是人类智慧所发明的东西也会给人类带来很多过患。就像科学,它会制造许多新事物,给我们带来方便,但是 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恐怖,如核武器。佛法讲的“般若”是超越经验的、超越我们的思维的,乃至于只有打破现有的意识所构成的层面后,佛法所说的智慧才会显 现出来。“般若”是证得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也是究竟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一种能力。而人间的智慧是难以办到的。
问:可否请法师开示持《心经》的功德?
答:有很多读诵《心经》,是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并不是《心经》最重要的功用。《心经》的全名具称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意思是以大智慧到彼岸。这就告诉我们受持《心经》的功德,一是开般若智慧,二证得宇宙人生真实,三是解脱人生的烦恼。
问:请问法师何谓涅槃?
答:涅槃是梵语,汉译寂灭的意思。指人通过修行摆脱了烦恼之后,生命了进入一种清净无染的状态,安静而无躁动不安,即为涅槃。
问:请问法师如今社会高速发展,比起古人的生活条件来说,今天的人是更加幸福了。佛法中所说的“不”、“空”、“无”,这似乎都是一些带有消极性的观念,人有了这些观念是否会导致社会的停滞不前呢?
答:现代的人喜欢讲进步和发展,当然就这个概念的自身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想像中进步和发展总是要比停滞和落后 要好的多。可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现在讲进步和发展是有特定对象的。那就是指的是:经济和科技。许多国家都在极力的发展经 济,发展科技。在一味的强调经济和科技发展浪潮中,传统的、自然的、人文的许多宝贵东西却失去了。比如纯朴的民风,传统的社会美德,自然环境,人文景观, 悠闲的心境等都在渐渐的失去。这种付出这么大的待价的发展,是否值得呢?
何况人类幸福,单纯的靠经济条件并不能完成的达到,因为幸福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身体的建康、和谐的家庭等。这些都是组成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衣食无忧,拥有许多的金钱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幸福的。
再说《心经》中所说的“不”“空”、“无”等,是否就是一些消极的观念呢?其实不是。首先我们要知道《心经》所 说的“空”和通常人们所理解的“空”,指一无所有是不一样的。佛教所说的“空”,是要否定我们错误的认识和执著。而人类的烦恼和痛苦都是错误的认识和执著 造成的。比如我们一味强调经济的发展,这背后是否隐藏着,经济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性超过其它一切的观念呢?如果说是这样的话,这种错误的观念显然造成发展经 济中带来种种付面影响的根源。而我们现实种种物质条件的执著,更是导致人生痛苦的主要原因。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本来都是伤害不了人的,可是我们一旦执著了它 都会对我们构成伤害。
问:一个学佛修行的人,面对他人伤害对你的利益,比如人家欠你的钱不还,或者冤枉你,我们是否应该不和他计较呢?
答:人家不还你钱,或者冤枉你,你不和他计较,无所谓,如果能这样做到的话,说明你个人已能看淡世间的名利得 失。但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众生的利益。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种行为,当他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的时候,如果要考虑如何才能 真正利益他人。有的时候我们用不计较、无所谓的态度,能感化一些人;也有的时候我们的这种态度有可能迁就的一些人的缺点,甚至害的他。那么我们真正的慈悲 是要帮助他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人家污蔑你、冤枉你,你不去辩解,有时人家对你的误解,使得他对你的嗔恨心越来越大,甚至因此而造下种种罪业。你可以如如不动,但却让对方痛苦不堪,这能算慈悲吗?所以在《瑜伽菩萨戒》中有人冤枉菩萨而菩萨不为自己辩护,这也是一种犯戒的行为。
问:法师说到修行,要我们活在当下,念念分明。但有一位友人曾问一位法师,
如果亲人得病,不去赚钱,而去观照,去念念分明,那根本就无济于事,这样的观照有必要吗?关于这个问题那位法师没有做正面的回答。请法师开示?
答:我可以给你最直接的回答。我们说活在当下,保持一种清明的心境,不是让你无所为,而是让你在做每件事情,包 括你在工作,如在谈生意、在开车,乃至吃饭走路时,你都能很专注地去做。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丛林中常说“搬柴及运水,神通并妙用”,那么在当今的商业社会 可能要说,开车、谈工作无非是道。当然环境越是复杂,越是不容易保持这样的境界,若非修养有素,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佛教中才会有一些专修的 特定方式,比如说打禅七,或到深山、寺院中进行静修,但这静修也是为了将来回到社会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及相当的定力而服务的。
问:法师说看破了生死就不会执著。如果我有一位好友的家人病重濒死,我们用佛教的观点去劝他看破生死,我们虽然知道佛法的道理,但是别人不知道我们这样做就会被看作是冷漠无情,不知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答:我们面对别人的烦恼、痛苦,首先要有慈悲怜悯之心,而非冷漠。我们本着慈悲心去开导别人,其中有两种体现方 式,一是和他一起哭,表面看起来你对他很同情,他为此会感到高兴,但是实际上这样对他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他的执著;相反,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劝解他、开 导他,就会减轻他的负担和痛苦,这样别人也不会觉得你是无情的。
问:目前的商业社会有很多欲望与欺骗,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或者是象日本禅师所说用空的思想去面对,那么这样做是否只是把无条件它接受下来?
答:如果人家要欺骗我们,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接受他的欺骗呢?有时如果我们接受他们的欺骗,那就有可能放纵他,对 他是没有好处的。在佛教的菩萨道修行中,方式有二,一种是摄,一种是折。摄,是慈悲、忍辱、包容,象白隐禅师的一般,他们的行为与风采会感化许多许多的 人;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折,就是惩罚他,让他受罚而有所改变,但无论是摄还是折,都要从慈悲心,而非从嗔恨心出发。至于解决一件事情则没有一定的方式,要靠 你的智慧、方便善巧。其中总的原则是:一要有慈悲心,二是看事情怎样可以处理的更圆满。还有另一个方面是看如何处理才会对他人有好处。你可以本着这三个原 则去处理问题。
问:请问如果想学《心经》,但如果只是念咒语,不理会经文,是否会有灵验?
答:我们专心念一样东西都会有灵验,你专心念“土豆”、“土豆”、“土豆”,也会有灵验,何况心经的咒语中还潜藏着诸佛菩萨的无量的威力,当然更会有灵验了。
流云记
学佛释疑之八
http://www.jiqun.com/
热门帖子
-
1月10日,图文巴市一栋在洪水中受损的建筑物。图文巴市的居民已被告知进行饮用水使用配给,他们已开始洪灾过后的清理工作。洪水已使昆士兰州利润丰厚的煤矿业和农业陷入瘫痪。 1月10日,图文巴市的居民观看洪水使一条河流水位上涨,至1月12日,已有43人失踪,他们中的许多人预计来自受...
-
2006年3月31日,来自台湾的星云法师作客凤凰卫视电视台,接受了评论员阮次山的专访。当问到时下一些做了坏事的人、一些贪污受贿的腐败官员进庙 烧香拜佛,是否会得到神明的原谅、保佑这一问题时, 星云法师 回答说:“这是不对的,不符合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怎么能得豆呢?做...
-
陈晓旭死了3天,净空才让陈父知道。而且满屋都是冰,防止尸体腐烂! 北斗小凤凰 : 信奉净空匹夫的朋友,你们早点醒悟吧!看一个做父亲是怎么评价净空法师,陈晓旭父亲暗示净空法师控制陈晓旭几千万财产, 陈晓旭被净空匹夫害的人财两空, 陈晓旭在天之灵是不会放过净空匹夫的,以及今...
-
净空野僧的澳洲淨宗学院就在昆士兰州图文巴市 净空的澳洲淨宗学院于2001年在昆士兰州图文巴市创立 澳洲淨宗学院于2001年在昆士兰州图文巴市创立。 淨空,淨宗学院的校长,几乎每天都通过网路或卫星电视发表各种没完没了的讲话。 地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图文巴市西大街57号,邮编:...
-
不知道有人注意过没有,净空早年,1995年以前讲的,跟1995年以后讲的,是很不一样的。净空1995以前讲的还行,1995年以后讲的,就开始胡说八道了。净空讲法分为两个时期,1995年以前和1995年以后。 1995年以前是净空法师,1995年以后,是净空邪师。1995年以后,...
-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耳听十方世界。其实,好在大家没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子恐怕会很难过。 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种,称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一个暴...
-
1999年春,济群法师应墨尔本云阳寺的邀请,进行为期三天的《心经》讲座,本文根据讲座中回答信徒疑问的录音整理。 问:请问法师“般若”与“智慧”的区别何在? 答:般若是梵语,和汉语中智慧的含义相当,古德之所以不译为智慧,采用音译, 中国文化中智慧这一名称,不足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